找到相关内容383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慧远大师念佛思想所依据的主要经典考辨

    可知,如果慧远大师等强调现前见佛,那就应该及时告诉同修关于自己见佛的事,而没有必要等到临终方才吐露。参见沙健庵等编《慧远法师文钞》之《慧远法师传二》,东林寺1989年再版本。   [38] 参见方立天...

    杨净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4781205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第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代的需要(如环保观念、临终关怀等),不妨尽量调整。事实上,“饶益有情戒”属于“三聚净利戒”的部分,是“菩萨行”的具体表现,在道理上可不受任何戒条的拘束,只要对“有情”(众生、社会)有益的事,均应尽力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达摩祖师禅法十种

    语词,实不是道。道本无言,言说是妄。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,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;不得起一念乐着,尽是托生之处,切须在意。临终之时,不得取相,即得除障。疑心瞥起,即魔摄。法身本来清净无受,只缘迷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60082176.html
  • 《一函遍复》讲记(2)

    ,福增寿永,临终蒙佛接引,直登九莲也。须知有因必定有果,己若种孝敬慈爱之因,自得孝敬慈爱之果。为人即是为己,害人甚于害己。固宜尽我之职分,以期佛天共鉴也。   这一段讲女人应孝敬慈爱。  印祖在一生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4282348.html
  • 佛教法事仪轨(二)

    绕念三圣号各三匝,归位跪下。 三:举唱: 愿我临终无障碍,阿弥陀佛远相迎,观音甘露洒吾头,势至金台安我足,一刹那中离五浊,屈伸臂顷到莲池,莲花开后见慈尊,亲听法音可了了,闻已即悟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582823.html
  • 堪萨师公著作《遍益明镜》之4

    出家,后不能忍受出家生活,虽可还俗,然而出家能生无量福德,所以应劝勉他们坚持出家。京俄仁波切扎巴绛曲在他的父亲临终前一个月,让父亲出家,说有不可思议的功德,此类的史实还有很多。将来佛法最后的时期,里地的...

    堪萨师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2483181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三):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

    世间的人往往在临死的时候,自己才想到很多该做而没有去做的事,或是行善布施等。临终才来懊悔!这不就像穷人最后才模仿鸳鸯的鸣叫么?   (二)第二个根本烦恼,“我见”梵文?tma=drsti,执著於有害我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自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0045983353.html
  • 死亡的艺术——慧律法师

    死亡的心是接续来生的近因,因此临终的心志,更是无可言喻的重要。当然,明白死亡的过程,并预为准备,就成了人生大学必修的一个学分了。 “死亡的艺术”乃拙于民国七十四年七月在高雄国军英雄馆弘法的讲演内容,...的佛:“阿弥陀佛……”。他修行是在内心,表面上痴痴呆呆的,其功夫之深是没有办法丈量的。他临终前站立著,面向西方持佛珠、合掌、念佛,旁人都看到三道光芒射下来;冬瓜和尚往生了,而依然兀立著。这种功夫要那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85783377.html
  • 136幅水陆画介绍

    弥陀”意为“量”。阿弥陀佛位于西方净土极乐世界,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左右胁侍,合称“西方三圣”。据《无量寿经》云:凡至心发愿救一弥陀净土者,临终之时,阿弥陀佛必定亲自前来接引往生,故又名“接引佛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03583753.html
  • 佛国记(又名高僧法显传)

    。名达摩瞿谛。其国人民皆共宗仰。住一石室中四十许年。常行慈心能感蛇鼠。使同止一室而不相害。城南七里有一精舍名摩诃毗可罗。有三千僧住。有一高德沙门戒行清洁。国人咸疑是罗汉。临终之时王来省视。依法集僧而问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1683774.html